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課程管理制度6篇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shù):23

課程管理制度

課程管理制度是一種規(guī)范教學活動、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機制,它涵蓋了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師管理、學生評價等多個方面,旨在確保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

包括哪些方面

1. 課程設置: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學分分配,以及課程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關系。

2. 教學安排:規(guī)定課程的時間表、教學方式、教材選用,以及教師的授課計劃。

3. 教師管理:包括教師的資格認證、教學評估、激勵機制等,以提升教學質量。

4. 學生評價:設定考試、作業(yè)、實驗報告等考核方式,公正公平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5. 課程調整:針對學生反饋、教學效果等因素,定期對課程進行優(yōu)化調整。

6. 教學資源管理:管理教學設施、設備,以及教學資料的更新與共享。

重要性

課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育體系的基石,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效果。良好的制度可以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通過規(guī)范化的流程,可以減少教學過程中的混亂,增強教育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方案

1. 設立專門的課程委員會,負責制定、修訂和監(jiān)督課程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確保其科學性和實用性。

2. 定期進行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建立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激勵教師持續(xù)改進教學質量。

3. 制定明確的學生學習指南,讓學生了解課程要求和評價標準,鼓勵自主學習和深度參與。

4. 建立開放的反饋機制,收集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

5. 引入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資源管理,如在線課程平臺、電子教材等,提高教學效率。

6. 加強跨學科合作,鼓勵教師間交流,推動課程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

課程管理制度的建設需要全方位考慮,既要保證教育的標準化,也要注重靈活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課程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小學校本課程管理崗位制度-5

小學校本課程管理崗位制度(5)

一、校本課程開發(fā)管理制度

1、校本課程開發(fā)應該按照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原則、途徑和程序進行。

2、在開發(fā)前要進行前期調研工作,調查學校師生的課程開發(fā)趨向,調查主要采用問卷、采訪等方式進行。

3、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由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審定委員會擬訂校本課程總體開發(fā)方案。

4、教師編寫校本課程文本應該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審定委員會提交新的校本課程門類申報方案,并制定校本課程綱要,再進行課程文本的編寫。

5、校本課程各門類任課教師應該具備與該課程相關的專業(yè)素質,在自主推薦與學校統(tǒng)籌安排結合的基礎上產生,分工到人,責任到位。力求課程實施順利進行,確保校本課程的質量與數(shù)量。

二、校本課程備課管理制度

1、每學期第一周進行學校校本課教學例會,由擔任校本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并上交教導處。

2、任課教師必須認真完成編寫活動設計、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課后作業(yè)的檢查。

(1)、活動設計中要確立活動目標,制定活動方式,突出學生活動。

(2)、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發(fā)展動手、動腦及合作能力。

3、擔任校本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每月集中進行一次集體備課。

三、校本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制度

1、教導處負責學校校本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和評價工作。

2、教學中要積極動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利用學校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3、教師應嚴格按照課表上課。

4、教師在校本課程課堂教學中要遵照校本課程評價方案實施教學。

5、分年級段成立校本課程開發(fā)教研小組,確定組長,由組長組織教師定期開展教研活動。

四、校本課程的評價制度

1、校本課程課堂評價參照《周集小學校本課課堂評價表》實施。

2、任校本課的教師要認真做好校本課的評價工作,對學生參與校本課的學習情況做出適當?shù)牟⒛荏w現(xiàn)課程特點的評價(學生評價表)結合學生自評、師評一同進行,并定期將評價情況反饋給學生和家長。

3、校本課程實施小組成員每月要對任教校本課的教師活動設計方案,校本課等進行綜合評價,與月教學常規(guī)工作評比掛鉤。

4、校本課程實施小組定期對評價方案進行研究、探討,結合教學實際、學生實際不斷修定完善評價方案。

5、學校對校本課程教師的工作進行定期評價,每學期期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優(yōu)秀工作者評比”。

第2篇 初級中學新課程改革管理制度

第三初級中學新課程改革管理制度

總體思路:理念先行、機制保障、培訓上崗、課題支撐、教研推動、評價引路、典型示范、總結提高。

一、理念先行

新―輪的課程改革,首先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課程秉持的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課程改革的靈魂,包涵著三層意思。

1、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勤于動手;

3、培養(yǎng)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所有參與課程改革的領導和教師必須明確上述理念,并用于指導實驗教師,這是這次課改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二、機制保障

做好課程實驗工作,需要制定實施方案,成立相關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應當建章立制,對實驗工作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以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發(fā)展。

1、研究制定課程改革實驗方案。

2、制定教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

三、教師培訓

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主力軍,沒有廣大中小學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支持與積極參與,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就難以順利、健康進行。

1、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新課程師資培訓我們將貫穿于新課程實驗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全員培訓,全程培訓,合格上崗”。

2、建立校本培訓制度,立足崗位,采用教后反思、教師論壇、課題研究、教學設計講評(說課評課)等形式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3、研究開發(fā)新課程師資培訓資源,包括文本資料和網絡教育等遠程教宵資源。組織各種研討會。

四、課題支撐

在實驗過程中,應當堅持把教育科研貫穿于課改的全過程,把課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礎上,以課題帶動形式,不斷研究和解決課改實驗中的問題。

1、引導學校和教師進入研究狀態(tài),鼓勵參與實驗的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申報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相關課題。

2、著重抓好三個課題研究:

①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學生學習體現(xiàn)“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②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即轉換教師角色,力求七個轉變)。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由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反差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③校本開發(fā)研究:立足學校區(qū)域實際,形成學校特色。

五、教研推動

面對新課程,教學研究工作要有新思路,要努力開創(chuàng)教研工作的新局面。發(fā)揮信息科研外作用,推進課程改革。①變靜態(tài)研究為動態(tài)研究;②變學科本位研究為跨學科整體研究;③變應試研究為累質研究;④變單純的教的研究為學的研究。建立自下而上的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六、評價引路

改變傳統(tǒng)的“唯分數(shù)”評價制度,建立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有利于學校和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多.元性動態(tài)評價體系,這是課改實驗的驅動器。

1、教師評價: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2、學生評價:學習潛能,學習成績(等級)、學習愿望和能力,重過程評價(使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讓學生、教師家長記錄成長歷程)。

3、課堂評價;設計教學評價表,從教學目標、教學態(tài)度、教學過程、教學手段、關注個性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評價。

七、典型示范

課改工作要抓住重點,抓好典型,以點帶面,推動我校課改工作順利實施。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能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教學的優(yōu)秀教師。抓好典型示范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各學科要組織體現(xiàn)新課程新理念的優(yōu)質課,爭取推向全區(qū)。

八、總結提高

課改是一項新的工作,一項新的任務,所要做的工作很多,困惑肯定不少,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提高。

1、定期、不定期地組織好新課程實施的經驗總結工作會議,肯定成效,研究問題,提出對策。

2、及時表彰在課程改革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以調動教師參與課政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第3篇 校本課程管理制度

校本課程審議制度

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一個民主開放的課程決策過程,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參與決策的全過程,肩負著審議開發(fā)過程中重大決策的任務。

1.鑒于審議委員會成員的特殊構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員,特別是教師代表、家長、社區(qū)人士,必須認真自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如《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的相關論述等,掌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相關技術。

2.校本課程開發(fā)起始階段,審議委員會成員應該進行自我技術培訓,如審議《課程綱要》、評價《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的培訓等。

3.分析評估學生、學校、社區(qū)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一手資料,便于指導工作,解決開發(fā)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4.審議委員會必須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基本原則,客觀、公正、科學、民主地參與校本課程的審議活動,確保校本課程開足課時,開好,滿足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需要。

5.認真負責地審議教師撰寫的《課程綱要》,一要審《綱要》內的項目是否齊全;二要審授課時間是否確定;三要看課程目標的確立是否恰當、合理,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是否與學校校本課程總體目標緊密聯(lián)系;四要看課程內容是否適合授課對象;五要看課程實施建議的可行性;六要看課程評價是否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對審議內容要作好詳細記載,經過大家討論、分析、歸納后,確立所開課程,并公告審議結果。

6.審議委員會兩月召開一次全體人員例會。每次會議,每個成員必須先匯報自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的情況,提出疑難問題,大家研討解決;必須對學校課程實施現(xiàn)狀進行分析,評價與反饋,提出促改意見,還應及時向社會、家長報告相關信息。

7.制定開發(fā)校本課程的相關制度,如《校本課程開發(fā)激勵制度》、《校本課程評價制度》,并監(jiān)督制度的執(zhí)行與落實。

8.檢查與督促《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的執(zhí)行情況,對工作完成好的人員給予獎勵。

9.及時地將各學年的《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報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校本課程培訓制度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課程開發(fā)的基地,以學校教師為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而在學校中開發(fā)的課程。教師是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首要任務就是對教師進行培訓,從而使教師們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踐過程中。

為了較好地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校中層領導為成員的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教導主任為工作小組組長,負責帶領教師根據國家或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以期解決學校自身的教育問題。為此,我校根據本校教師的實際制定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制度。

一、組織教師培訓,幫助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成功有賴于教師真誠參與的意愿、教師在課程開發(fā)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們所能夠獲得的課程資源。因此學校將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和校內集中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對教師進行陪訓。使老師們在生動具體的實例中感到:校本課程就在我們手中、校本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消除了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二、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我校有自己獨特的課程資源,要充分挖掘本校、本社區(qū)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與信息、資源,把各種課程資源在時空上合理地統(tǒng)等安排。

三、學校領導要深入課堂聽課,指導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制定好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方案,把握校本開發(fā)的質量。每位參與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一學期至少聽六節(jié)校本課程課,并作好聽課、評課記錄。

四、責任到人,將課程開發(fā)的實施情況與學校的獎評制度相結合,將校本的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落到實處,確保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質量與數(shù)量。

五、校本課程年級組長要組織好小組成員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有關校本課程的各項任務。

六、學校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有一定規(guī)模的校本課程公開活動,每位老師在一學年中至少上一節(jié)校本課程觀摩研討課。

七、每月請專家對授課教師進行講座。

八、學校對校本課程教師的工作進行定期評價,每學期期末進行“校本課程優(yōu)秀工作者評比”。

九、每學年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將組織有關人員對已有校本課程進行績效評估,對校本課程教案進行修訂完善。從學生、家長、社會效益和學校規(guī)劃及培養(yǎng)目標等多角度出發(fā),對每門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開展提出改進方案。

十、以校本課程門類為單位形成研究共同體,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小組活動每月一次,大組活動每學期兩次。

十一、教研內容主要有兩方面:小組活動以專業(yè)知識進修和教學活動設計,預案編寫討論等為主;大組活動以校本課程理論培訓、課程綱要撰寫方法介紹等為主。

十二、每位教師每學年要撰寫有質量的校本課程研究論文或兩篇校本課程故事。

十三、每學期期初和期末各召開一次學校校本課程研討會,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反饋課程實施中的一些問題,逐一剖析、反思,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共同商討下一步對策、措施。

校本課程教研組活動制度

教師是開發(fā)校本課程的主體,校本課程教研組成員的研究情況直接關系到我校校本課程的質量,故制定本制度

一、教研室活動制度

1.教研室每月組織教師進行一次學習活動,學習《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校本課程管理與開發(fā)》等書籍,收集精彩文章,使教師初步掌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基本理論。

2.教研室加強教研組建設,每學期組織兩次專題研討活動,并請區(qū)市教研員及專家聽課指導。

3.教研室認真研究、制定《校本課程評價表》。組織教師依據《校本課程評價表》進行說課、做課、聽課、評課,始終用《校本課程評價表》來指導和監(jiān)控學習過程。

4.教研室負責人通過與教師、學生、家長座談,通過聽課、發(fā)調查問卷等形式,隨時了解校本課程的效果,收集各方面的資料,總結分析各種實驗結果,不斷調整課程。

二、教研組活動制度:

1.搜集資源:教師圍繞自己的課程主題,通過查閱書籍、上網等各種途徑搜集相關的、大量的資料,并篩選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

2.編寫教材:按時認真完成校本教材的編寫。

3.進行課題研究:教師每學期寫教學案例或課例。設計學生調查問卷,并對所搜集的相關實驗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

4.定期總結:每學年第一學期末教師撰寫論文或校本課工作總結,第二學期末圍繞自己的課題撰寫研究報告。

第4篇 初中課程管理制度

為深化“課改”實驗,規(guī)范實施國家、地方、學校課程計劃,有效管理和評價課程,體現(xiàn)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積極促進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制定課程管理制度。

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國家制定中小學課程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施。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地方開發(fā)適應本地區(qū)的地方課程,學??砷_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一)國家課程

開設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體育、政治、歷史等課程。

(二)地方課程

占用地方課程課時,經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的課程。

(三)校本課程

就是學校的活動類課程、選修課、興趣活動的繼承、規(guī)范和發(fā)展,納入課表,依據學生需要開發(fā),根據學校資源開發(fā),依據辦學目標開發(fā),認真編寫教材。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并作為必修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區(qū)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占總課時的8%。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強調學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動中進行實驗、考察、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課程實施條件

(五)制定課程表時,實驗年級要嚴格執(zhí)行《普通全日制初中課程安排表(以分科課程為主)》;課程門類、課時不得隨意增減。依法執(zhí)行課程計劃。

(六)必須按照國家教育部印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標,使用經縣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審核征訂的教科書,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非經審核的教科書不得隨意使用。

(七)必須按照市教育局下發(fā)的教師工作量標準,結合教師所學專業(yè)、學校《課程表》規(guī)定的課程門類、課時,科學、規(guī)范的配置任課教師,確保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八)按有關要求,配置并更新課程實施所需的教具、設施、設備,儀器室要錄制、購買學生關心、感興趣的教育資料,滿足教學需求。

(九)標準班學額均為45人,最多不超過50人。

三、課程實施

(十)學校要在開學前制定出全??傉n程表、活動課安排表;教師任課表、班級分課程表、活動課安排表、作息時間表在開學前下發(fā),各教學班嚴格按課表上課,保證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開好,教師能按縣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保證按規(guī)定時間開學、放假。

(十一)抓好課程實施的常規(guī)管理工作,教師應承擔研究教材(課標)、備課、編寫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教學檢測、評價等教學任務。

(十二)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課標、德育大綱的要求組織課堂教學,課前要精心備課,認真編寫教學設計,做好充分準備。課堂教學要緊扣“三維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有效落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十三)嚴格遵守課堂教學管理制度,教師不得遲到和提前下課。(十四)上課要講普通話,注意儀容整潔,儀表大方,語言文明優(yōu)美。(十五)教師不得私自停課和調課,因故需要停課、調課者,至少提前一天親自到教導處填寫停課、調課通知單,經教導主任簽字后,交校長或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審批。凡停課的,須在規(guī)定教學時間內予以補課,并報教導處備案。擅自停、調課者,或事先未及時通知學生停課、補課者,視同教學責任事故,追究有關當事人責任,不得評優(yōu)選模。

(十六)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各任課教師,假期及雙休日不搞全年級、全班性集體補課,教師不得組織學生到校外舉辦補課班、提高班。

(十七)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中,要有效執(zhí)行上級部門頒發(fā)的“課改”文件精神,確保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需要,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要合理安排課程,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程的適應性。要滿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訓,給教師創(chuàng)造開發(fā)課程的機會。并建立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參與校本課程管理的長效機制。

四、課程實施的檢測與評價

(十八)課程檢測工作應在教導處的統(tǒng)一安排下進行。試卷必須嚴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學生透露有關信息,否則,視為重大教學責任事故,按有關規(guī)定予以行政處罰。學生平時成績和教學檢測成績須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登記填報;每次課程檢測后,教導處要組織有關教師進行試卷分析,并寫出書面分析報告,各科成績及分析報告由教導處統(tǒng)一進行管理。

(十九)學校要從有利于教師、學生發(fā)展與提高的角度做好對教師、學生的各種內部評價工作。對教師的內部評價制度,要符合上級有關規(guī)定;對學生實行全面素質評價,不以學科成績作為唯一或主要依據評價教師、學生,不以學科成績公開排列教師、學生名次。

五、課程實施的總結與深化

(二十)根據“課改”實驗要求,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提煉總結,認真解決“課改”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要強化實驗工作的過程管理,及時掌握“課改”動態(tài),隨時發(fā)現(xiàn)實驗中教師的不足,要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共同促進“課改”實驗的順利進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5篇 小學課程管理制度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全面深入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山東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為依據,,以轉變教師角色為突破口,以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為重點,以建立新的評價機制為導向,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

二、課程設置

1、學校嚴格課程管理,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國家課程。要根據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執(zhí)行地方課程,合理開發(fā)和選用校本課程。學校有責任建立校本課程的內部評價機制,對于教學活動、教學評價,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等方面要進行自我監(jiān)控,確保學校辦學質量的穩(wěn)定和提高,以保證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在總體目標上的一致性和互補性。

2、根據教育部和課程計劃的有關規(guī)定,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制定學校學年課程實施方案。

三、具體要求

1、改革課程功能。樹立全課程教育理念,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2、改革課程結構。強化課程意識,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與管理的功能,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

3、改革課程內容。強化“課標”意識,落實各學科課程標準,提高學校與教師把握“課標”與執(zhí)行“課標”的能力。

4、改革課程實施。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習觀、教師觀、課程觀,合理有序地安排課程,緊緊圍繞“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主題策略,進行全課程下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重建課堂文化,轉變教師角色,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程實效,實現(xiàn)單位時空內效益的最大化。

5、改革課程評價。樹立新的發(fā)展性評價理念,建立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的發(fā)展性評價體系。

6、改革教師培訓方式。提高教師實施各級課程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建立一支符合全課程要求的專家型、課程型的教師隊伍。

7、建立和健全課程的管理制度,構建全課程管理運行機制。

8、認真履行學校全課程管理職責。對學校實施的所有課程進行管理,特別是對教學、評價與考試、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等進行自我監(jiān)控,確保學校全課程質量的穩(wěn)定和提高。

9、繼續(xù)加強全課程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對非學科課程、校本課程的解讀和學習,提高對全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10、加強課程的過程性管理和監(jiān)控,不斷反思、總結、推廣成功經驗。

第6篇 中學課程管理制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shù)厣鐣?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學生興趣和需要,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已經成為我?;A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為規(guī)范管理和便于操作,特制訂以下細則。

一、確定校本課程方案的依據

1、國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性文件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計劃(試行)》是我校目前開設校本課程的主要依據。

2、學校的教育哲學或辦學宗旨

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需要一種明確的學校教育哲學,通常用培養(yǎng)目標或辦學宗旨等來表示。我校的辦學宗旨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英才,具體化為培養(yǎng)學生下列品質:自信心、民族性、創(chuàng)新、現(xiàn)代化、健康、堅毅。

3、學生需求的評估

校本課程的設置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興趣,這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起點。為此,我校通過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在校學生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①學習方法的指導;

②與人交往和相處的能力;

③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

④安全防患意識與臨危應變能力等等。

4、學校課程資源的評估

校本課程的設置還必須基于學校的現(xiàn)有課程資源,這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能性的保障。根據我校目前課程資源:如圖書館、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等狀況,將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開發(fā)第二門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綜上所述,以及學校的傳統(tǒng)與優(yōu)勢,經學校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集體討論、審議,初步確定我校現(xiàn)階段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為:

1、學會交往,在合作中學習;2、學會自信,養(yǎng)成自我認同感知和堅毅的品質;3、學會探究,至少學會一門探索性課程;4、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和一項閑暇技能;5、學會自我保護,具有安全防患意識;6、具有現(xiàn)代中國人的意識。

三、校本課程的組織管理

1、學校建立“福州第十六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為第一責任人。學校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決定實施計劃和相應步驟,協(xié)調各方面工作,為學校開設課程提供各種保證。

2、教務處、教科室:學校實施課程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制定具體的課程實施進度和組織課程的日常運作,檢查各年級課程實施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向校長匯報并提出處理意見,聘請校本課程的任職教師,把具體的工作要求布置給各年段和各學科教研組。

3、年段、教研組:課程組織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上承校長和學校課程管理職能部門,下接年段內各班主任和校本課程的任職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起著組織、協(xié)調和監(jiān)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職教師:具體負責對學生的組織實施和授課指導工作,要求隨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情況,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校本課程的總體結構

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計劃(試行)》規(guī)定和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擬定了學校校本課程計劃(如下所示),并從七年級開始實施。

五、課程材料的撰寫

學校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對任課教師進行適當?shù)呐嘤?指導他們撰寫課程材料,課程材料撰寫完成后,交學校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審定,通過后才予以使用。

六、教學方式、方法

我校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主要是探究式和對話式教學法。在學生親自體驗和查閱有關資料、調查訪談等基礎上,結合問題,以舉例與對話進行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對話、討論或由學生主持,或由教師主持,或師生共同主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七、考核評價

我校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考核,由期末考查(開卷)、學生參與度與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等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調查、查閱資料,討論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等的參與度為評價考核的重要標準。學生學習評價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認定,由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點評等相結合,評價結果記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報告單》相關項目中。

課程管理制度6篇

課程管理制度是一種規(guī)范教學活動、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機制,它涵蓋了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師管理、學生評價等多個方面,旨在確保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包括哪些方面1.課程設置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課程信息

  • 中學課程管理制度
  • 中學課程管理制度91人關注

    中學課程管理制度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旨在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其主要內容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師職責、教學質量評估、學生評價體系以及課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10篇)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10篇)76人關注

    課程管理制度是教育機構運行的核心組成部分,旨在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課程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本文將探討課程管理制度在實施過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重要性(5篇)
  • 課程管理制度重要性(5篇)72人關注

    重要性1小學課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教學指導,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科學的評估機制,可以及時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5篇)
  • 課程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5篇)69人關注

    篇1課程管理制度是教育機構運行的核心組成部分,旨在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課程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本文將探討課程管理制度在實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重要性(5篇)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重要性(5篇)64人關注

    重要性1課程管理制度的局限性不僅影響教學質量,還可能阻礙學生潛能的發(fā)揮,限制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甚至影響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展。理解這些局限性有助于我們找出改進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包括哪些內容(5篇)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包括哪些內容(5篇)62人關注

    篇1課程管理制度是教育機構運行的核心組成部分,旨在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課程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本文將探討課程管理制度在實 ...[更多]

  • 小學課程管理制度
  • 小學課程管理制度54人關注

    小學課程管理制度是對學校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和監(jiān)督的重要機制,旨在確保教育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其主要內容涵蓋了課程設置、教師職責、教學質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方案(5篇)
  • 課程管理制度局限性方案(5篇)48人關注

    方案11.設立課程委員會:由校長、學科主任和教師代表組成,負責課程設置和調整的審議工作。2.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每門課程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確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6篇
  • 課程管理制度6篇23人關注

    課程管理制度是一種規(guī)范教學活動、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機制,它涵蓋了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師管理、學生評價等多個方面,旨在確保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包括哪些方面 ...[更多]

  • 課程管理制度方案(5篇)
  • 課程管理制度方案(5篇)20人關注

    方案11.設立課程委員會,負責課程設置的規(guī)劃和調整,確保課程內容符合國家教育方針和學生需求。2.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提升其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強化教師的責任意 ...[更多]

相關專題

管理制度范文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