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篇一 當代大學生人生追求及信仰調查報告范文
我們這次的課題是當代大學生人生追求與信仰的調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今社會以飛快的速度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著,社會各方面的巨大變化都在不斷的沖擊著我們的觀念和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大學生的思想和精神還有我們的追求更值得關注一下。目前很多大學生面臨著信仰的缺失,而且沒有正確的人生追求。這些都有可能阻礙祖國未來的發(fā)展。為了更好的搞清楚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我們決定將調查的方向分為追求與信仰,并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來獲取我們的答案。經過我們的調查與總結,我個人發(fā)現(xiàn)我們絕大多數(shù)當代大學生還是人生追求和信仰的,雖然還存在著一些不健康的追求與信仰。然而相比之下,有一些同學來了大學就似乎忘記了高中時期的追求和夢想,整個人變得十分的頹廢,變得毫無追求,只是一味的放縱自己。
其實在進行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之初,我們在多個題目中經過再三考慮,最后大家一致決定選擇這個“當代大學生人生追求和信仰”為題,因為我們覺得這個課題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我們本身就是大學生,所以覺得這個課題相比于什么民族文化之類的做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一點。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隨著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當代大學生中存在著不少已經缺失追求與信仰之人,我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從中能發(fā)現(xiàn)一點問題,并給出一定的解決方案。
因為大學生人生追求與信仰的范圍比較寬廣,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們小組為了明確方向,事先經過小組成員的討論并分工,大家一起合力出了一份問卷調查,主要針對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同學的人生追求和信仰。我們做好問卷之后,由負責這版塊的小組成員進行問卷的上傳與回收。這次我們并沒有才用傳統(tǒng)的調查問卷的形式,而是在我們組長的建議下,把它上傳到了一個名叫問卷星的一個專門做問卷的調查的網站。因為我們大家都覺得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都是信息時代了,做個問卷只要點點鼠標就好,再說如果把問卷打印下來,我們也覺得不是很環(huán)保,畢竟這個數(shù)據(jù)分析完之后,這些問卷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最后,我們進行統(tǒng)計、總結和分析。然后各自根據(jù)自己負責的版塊進行了調查,尤其是我們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
對于人生追求這一個方面,人生追求是基于一定的人生需要為實現(xiàn)某種人生目標而自覺進取活動過程,它反應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都有自己的追求,就比如說在大學入學前的專業(yè)選擇上,大多數(shù)人還是自我意愿,當然也存在少數(shù)同學是采納家人的意見或者說是跟隨大眾。當然,不是說僅僅從這么一道題就能看出你是否有人生追求,我們本次的問卷也不是很權威,我們只是從一些小的方面,或者某些細節(jié)中去分析一個人是否存在人生追求?;蛟S當中可能存在一些誤差,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還請大家諒解。
關于信仰,信仰是人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和持有,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及其相信和尊重,它包括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同時也包含著信仰者對未來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在我們當代大學生之中,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擁有某一明確的信仰而且不曾改變過,而存在一部分人,雖然有自己的信仰,但是卻是一直在變化的。當然也存在極少數(shù)的不曾擁有自己的信仰,認為有沒有信仰對于他來講是無關緊要的。
最后,總結一下:我認為不管是追求還是信仰,都對個人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對個人的未來發(fā)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對信仰的選擇也要十分慎重。
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由于準備充分,加之調查對象的積極配合,最終順利地完成了整個調查。借著這次調查活動的機會,我在組織、策劃等方面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但通過回收的問卷我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問卷沒有注意到男女比例的平衡;少部分的選項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時間、經費、條件等因素限制,我們調查的對象大多還是上海電力學院的本科學生,作為一份“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人信仰”存在著不夠全面等缺陷和不足。這些問題為我們今后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相信以后一定能做得更好。
在本實踐報告完成之際,我要向所有在此次實踐過程中對我們有過指導的老師以及積極配合我們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是你們的幫助和建議,才最終使我們的實踐報告得以按期、保質地完成。謝謝你們。
篇二 2023年大學生思想報告范文:堅持真理,堅定信仰
敬愛的黨組織: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從巴黎公社到蘇維埃,從蘇維埃到中國;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從法語到俄文,從俄文到漢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語言,曾經我疑惑它為何它可以穿越地域,時間,語言…就如同曾經我疑惑,為為何《宣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卻歷久彌新,直到黨課上,聽見老師細數(shù)它寫就的過程,看見老師在講解《宣言》時那真誠而認真的表情,看見馬恩堅毅的文字中透露的亙古不變的真理,我想也許我已不再疑惑,我的信仰值得我為之奮斗一生。
《共產黨宣言》最初用德文寫就,是馬恩應共產黨*者同盟請求為其起草的綱領性文件。它的產生幾乎沒有任何歷史的偶然性,它是馬恩奮斗的結果,更是世界發(fā)展的結果。它是在無產階級日益被剝削,他們日益渴求平等的情況下產生的,它是資本主義自身矛盾不可調和的結果,是綜合各種先進思想文化的結晶。它的智慧在于堅持唯物史觀的方法論,在于它始終主張實事求是不斷探求的態(tài)度。“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沒有人是無所不知的智者,再高明的預言家也無法完全預言未來。馬恩所強調的不是死板的理論,而是靈活的實踐。亙古不變的是真理,只是真理與謬論僅一步之遙,只有用實踐不斷檢驗真理,真理才不會變質為謬論。而共產黨*者恰是在不斷實踐中增添了《宣言》的魅力。
《宣言》的起草對世界的意義不言自明。它標志著無產階級獨立意識心態(tài)—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是指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基本綱領;它的成立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且對于宣揚共產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缎浴吩谫Y產者與無產者一章中從各方面綜合肯定了資產階級在生產力發(fā)展與文化發(fā)展等各方面的歷史進步作用,它并沒有否認這一與無產階級對立的階級的進步意義。相反,它客觀坦然地承認資產階級在它不到過去一切時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承認是資產階級第一個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取得什么樣的成就。
但同時,也全面分析了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黨*所取代的偉大論斷,這充分說明了馬恩對于無產階級的信心,以及《宣言》從客觀出發(fā),實事求是的論證風格。而也正是他們的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讓它保持了永久的生命力,讓其中的核心內容成為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在無產者與共產黨人一章中也更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因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具體到我們中國,作為共產黨員或是預備黨員,我們來自人民,除了必須時刻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xiàn)我們共產黨*的信仰而不斷奮斗之外我們沒有任何特殊性。而作為共產黨員,這是我們必須做到的,是義務,但更是信仰。
通過預備黨員培訓的第一課我對共產黨宣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缎浴纷屛腋私獾阶约鹤鳛橐幻A備黨員的歷史使命。那美麗的烏托邦可以實現(xiàn),只是需要過程,需要我們新老成員的共同努力?!坝⑻丶{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xiàn)”這不是海市蜃樓,它建在科學理論的大地之上,只要我們團結起來,為信仰而奮斗,總有一天,它會實現(xiàn)。
篇三 大學生的信仰的調查報告范文
一、調查目的
信仰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是指人們對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統(tǒng)攝其它一切意識形式的最高意識形態(tài)。我們正處在由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經濟與社會基礎的變更必然會影響到處于轉型期人們的心理。而我們當代大學生也是受到中西文化沖突交融影響最深最廣的一代。 大學生的信仰問題是一個關乎國家意識形態(tài)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問題。如何使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中流砥柱和社會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自覺地持有正確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針對不同對象的調查和分析,找出影響我校學生信仰及其相關特征因素,我們組織了本次調查。達到以下目的:
1、加深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體認識和思考;
2、透過表層深入到大學生的情感深處,判斷何種情感支撐著信仰的需求從而示信仰“有無”的心理依據(jù);
3、通過馬克思主義之外的信仰的選擇,判斷大學生信仰狀況的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
4、通過調查現(xiàn)實中大學生信仰形成的路徑,探索對大學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二、調查對象
xx學院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形式
問卷形式。(發(fā)放問卷 210 份,回收 有效 問卷 205份 。)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24日——20xx年5月27日
五、調查內容簡介
本調查問卷主要就大學生的自身的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認為大學生應該有的信仰,被調查者對于金錢以及宗教在內的相關問題的看法,就馬克思主義在人們信仰中的地位,來推斷當今社會的人們在面對工作壓力,就業(yè)困難等社會問題時的心態(tài)。
六、調查過程
首先,出于對人力資源合理利用的考慮,我們在調查小組內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先由小組組長向小組成員征集問卷題目,然后將題目進行合理篩選、整合,經過修改核對形成最終的問卷調查;接著,我們從小組中挑選出責任心較強的兩名成員,由他們負責問卷的打印、分發(fā)、回收。
其次,對于回收上來的問卷,我們進行了認真的統(tǒng)計、分析,并在小組內展開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對于給出的問題,我們大致的分了一下類,并且從各個方面討論了大學生的信仰觀念,以及信仰對于大學生的重要性,一個好的信仰是否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走向等等。
最后,我們總結此次調查,并集結成報告形式
七、調查項目及分析
(一)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看法
通過對于調查問卷的第二、九、十二這幾個題目的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對于馬克思的認識有著很大的積極地因素,對于馬克思主義沒有懷疑,也就是說我們大學生中有90%多的同學是支持和擁護馬克思主義的。
(附:調查題目,調查結果的顯示)
2、您是否有過對于信仰的相關思考( )
a、從來沒有 b、有過一點
c、有過,并有一些思考 d、很認真的想過
9、您認為信教的原因( )
a、受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c、信教就是信真理b、消災免禍,保平安 d、內心需要,精神寄托e、其他
12、學校應不應該加大宗教信仰的宣傳力度并開設相關的課程( )
a、應該,但要適度 b、無所謂
c、應該大力支持d、應該堅決反對
總的來說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流是積極的,就我們所調查的人員來看多數(shù)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較為堅定。例如,有80。45%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有說服力,沒有過時”;在談到對于“當代西方學說和理論能否取代馬克思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指導性思想”的看法時,有90。83%的學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96。51%的學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些數(shù)據(jù)就足以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大學生心中的地位。由此我們也可以很自豪的對那些說“八零后是垮掉的一代”的人說no,我們很看重馬克思主義,我們通過學習懂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國家的大腦所在,沒有一個好的思想的知道,我們就會迷失方向。馬克思主義在戰(zhàn)火中來到了我們的國家,依靠它的指引,我們得到了自由,戰(zhàn)勝了帝國主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在建國后的這六十一年里,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生活水平三十年前是沒有人敢想象的,但是我們的經濟還在飛速的發(fā)展著。
今天看到了世界五百強企業(yè)前十位有三個是我們國家的,且中石化以絕對的優(yōu)勢獨領風騷,也是我們國家首次有企業(yè)排到這個位置,但是我們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五百強里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yè),前十位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yè)。
取得的這一切,我們不會忘記思想的指引。所以就會有了這么多的當代的大學生,踴躍的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能加入共產黨對于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來說都是那么的驕傲和自豪,每一個學生都非常的看重和珍惜能夠靠近黨組織的機會。
通過調查我們也不難看出,還存在很少的一部分人不信任黨的領導,過分的迷戀于宗教,我們也在此分析一下這一部分學生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經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存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受到家庭的影響
我們調查的學生也來自我們國家的大部分的地域,經過分析認識 到,居住在城市的同學相信科學且沒有過迷信經歷的比例達到了96。56%,來自農村的同學,大部分都能說出一些迷信的行為。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多來自于長輩的教導,多數(shù)表現(xiàn)在這三個方面:
1.消災降褐。企圖以求神拜佛、燒香叩頭、驅魔趕鬼等方式,來為自己為親人消災解難,化兇為吉,帶來福運。
2.擺脫困擾。有些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到重大精神打擊之后,變得心灰意冷、悲觀絕望,便想以此來逃避現(xiàn)實。如有些人在失戀后出家當尼姑或和尚。
3.心理安慰。有些人企圖通過迷信活動來彌補一些無法挽回的過失,求得心靈上的慰藉。其突出表現(xiàn)如通過做道場、請法師來對死者進行悼念,追悔對死者生前照顧不周。
(2)地域的影響
在一些特殊的地區(qū)有一些古老傳統(tǒng),信教是在他們出生下來就開始的。這個占據(jù)的人數(shù)也有一部分,但影響不是很大吧,因為這種信仰有一種被迫的感覺,雖然自小就開始了,但隨著自己的學習,知識的逐步積累等等,在內心就不會去迷戀宗教,宗教的影響也就不會很嚴重。
(二)大學生對信仰的認識
通過對調查問卷中的第一、三、五,這幾道題的整理、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中的信仰占主流的是科學信仰。宗教信仰對他們來說,仿佛是不可能接受的。從這幾道題的調查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對宗教的認識大多數(shù)人是說不清楚的,只知道是一種歷史文化;對信仰的認識也知道一些概念;在宗教與科學的問題上大多數(shù)同學都意識到了科學的主導地位,認為科學是真理;對于宗教的認識上普遍認識是,信仰宗教是一種內心的需要、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