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wǎng)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wǎng) > 書信稿件 > 致辭 > 導游詞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精選2篇)

發(fā)布時間:2022-09-10 15:33:06 查看人數(shù):2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第1篇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現(xiàn)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qū),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qū)的基本情況。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mào) 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tǒng)。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tǒng),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tǒng)。昆侖神話系統(tǒng)發(fā)源于西部高原地區(qū),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tǒng)。

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渡胶=?jīng)》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jù)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xiàn)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

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 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nèi)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lián),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qū)內(nèi)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fā)生尖銳沖突,發(fā)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fā)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nèi)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xiàn)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qū)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nèi)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guī)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cè)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gòu)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xiàn)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chuàng)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 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jié)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東林寺的前面有一條小溪,名叫虎溪?;圻h專心修行,足不出戶,所以送客的時候從來不過虎溪橋。如果過了虎溪橋,神虎便會大聲吼叫,提醒慧遠。一次他送陶淵明和劉遺民,邊談邊走,不知不覺便過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一則文苑佳話,被稱為'虎溪三笑',流傳到現(xiàn)在。

這里是關公殿(東廂),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quán)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關公怎么會到了佛寺里,成為佛界神明?相傳南朝高僧智者大師(智)在當陽玉泉寺居住時,當?shù)剜l(xiāng)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時顯靈大呼'還我頭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靈位說法,關公聞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伽藍殿中。自此,關公成為釋、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邊供奉的是關公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

關公進入佛寺的原因還有一說:南朝陳與隋朝時的高僧智是中國天臺宗四祖。南朝陳后主贈名智為'?;燮兴_'.陳亡后,隋朝煬帝為智 受'菩薩戒',并尊他為'智者大師'.關公本是道教的神,而關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統(tǒng)記》卷六《智者傳》:天臺宗智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發(fā)'.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于近山建寺,把關公列為伽藍神之一。如現(xiàn)在杭州的靈隱寺,就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現(xiàn)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xié)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xié)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凈土宗敬奉的主要對象。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jīng)說法,所以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fā)下四十八愿,其中一個大愿就是:將來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后來,他經(jīng)歷無數(shù)劫難,終于實現(xiàn)誓愿,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胸,執(zhí)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jù)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凈土中,高站于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xié)侍,構(gòu)成'西方三圣'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 '(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和尚經(jīng)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為羅漢。他們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不進行生死輪回)。中國佛教中經(jīng)常提到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等等。羅漢原來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據(jù)說,一個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種成就就叫一個果位。這四種果位是: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有點類似現(xiàn)在的學位,阿羅漢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學位,修成這個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遠也不會再投胎轉(zhuǎn)世遭受生死輪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稱為阿羅漢。

'蓬kǔn'圓形墻門:這個' kǔn'字指的是宮中的小路。蓬萊既然是一處仙界,這里的'蓬'二字便毫無疑問指的是仙宮中的路了。里面的門額上書有'勝境'二字。

萬民感德碑亭:這是萬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了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jié)構(gòu),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lián)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 留念?!葒翌I導人都曾在這里留過影。

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lián)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于其它旅游 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游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二)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于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jīng)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筑群,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筑和其他輔助建筑。主體建筑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lián)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當來到丹崖仙境坊,我們發(fā)現(xiàn)'丹崖仙境'4個漢字,是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4年參觀蓬萊閣時題寫的。蓬萊閣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聞名。進入丹崖仙境坊,我們就似乎進入了仙境。您也許感覺到似乎成了神仙。

龍王宮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擴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后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云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gòu)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qū)κ篱g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并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jù)蓬萊風俗,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漁燈節(jié),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cè)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后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干旱時,人們來這里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龍王塑像游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yōu)⑺_@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shù)貪O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shù)貪O民在戲臺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shù)沿海居民的愛戴。據(jù)統(tǒng)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組成。

前殿內(nèi)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jù)說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xiàn)在他們站立于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為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jīng)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范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diào)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jīng)降服過東海龍王。后殿是天后的寢室。據(jù)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jīng)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梁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xiàn)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拐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tài)各異,所以后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于蓬萊。

這里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就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nèi)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nèi)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于它那獨特的建筑結(jié)構(gòu),可以說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的巧妙結(jié)合。北邊是短墻,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nèi)就無風可進了。

臥碑亭內(nèi)橫臥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臥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nèi)墻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jù)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shù)厝俗隽瞬簧俸檬拢瑫r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shù)厝嗣褙摀实鄄杉{了他的建議。當?shù)厝嗣窀屑ぬK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國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什么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第2篇 煙臺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朋友:

現(xiàn)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qū),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mào)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tǒng)。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tǒng),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tǒng)。昆侖神話系統(tǒng)發(fā)源于西部高原地區(qū),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tǒng)。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jīng)》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

據(jù)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xiàn)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nèi)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lián),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qū)內(nèi)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fā)生尖銳沖突,發(fā)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fā)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nèi)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xiàn)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qū)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nèi)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guī)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cè)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gòu)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xiàn)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chuàng)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jié)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東林寺的前面有一條小溪,名叫虎溪。慧遠專心修行,足不出戶,所以送客的時候從來不過虎溪橋。如果過了虎溪橋,神虎便會大聲吼叫,提醒慧遠。一次他送陶淵明和劉遺民,邊談邊走,不知不覺便過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一則文苑佳話,被稱為'虎溪三笑',流傳到現(xiàn)在。

這里是關公殿(東廂),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quán)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關公怎么會到了佛寺里,成為佛界神明?相傳南朝高僧智者大師(智 )在當陽玉泉寺居住時,當?shù)剜l(xiāng)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時顯靈大呼'還我頭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靈位說法,關公聞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伽藍殿中。自此,關公成為釋、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邊供奉的是關公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

(關公進入佛寺的原因還有一說:南朝陳與隋朝時的高僧智

是中國天臺宗四祖。南朝陳后主贈名智 為'?;燮兴_'.陳亡后,隋朝煬帝為智 受'菩薩戒',并尊他為'智者大師'.關公本是道教的神,而關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統(tǒng)記》卷六《智者傳》:天臺宗智 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發(fā)'.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于近山建寺,把關公列為伽藍神之一。如現(xiàn)在杭州的靈隱寺,就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 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現(xiàn)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xié)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xié)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凈土宗敬奉的主要對象。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jīng)說法,所以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fā)下四十八愿,其中一個大愿就是:將來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后來,他經(jīng)歷無數(shù)劫難,終于實現(xiàn)誓愿,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胸,執(zhí)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jù)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凈土中,高站于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xié)侍,構(gòu)成'西方三圣'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 '(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和尚經(jīng)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為羅漢。他們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 (不進行生死輪回)。中國佛教中經(jīng)常提到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等等。(羅漢原來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據(jù)說,一個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種成就就叫一個果位。這四種果位是: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有點類似現(xiàn)在的學位,阿羅漢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學位,修成這個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遠也不會再投胎轉(zhuǎn)世遭受生死輪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稱為阿羅漢。)

'蓬 '圓形墻門:這個' '(kǔn)字指的是宮中的小路。蓬萊既然是一處仙界,這里的'蓬 '二字便毫無疑問指的是仙宮中的路了。里面的門額上書有'勝境'二字。

萬民感德碑亭:這是萬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了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jié)構(gòu),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lián)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

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都曾在這里留過影。)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lián)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于其它旅游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游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按照最佳游覽路線,我們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這里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敖廣。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駛在風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lián)系起來,于是,這籠罩著仙氣的丹崖山便被漁民派上了用場。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即如今主閣的地方)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 六年,登州郡守朱處約見這里山高海闊,景致很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在龍王宮原址修建起巍峨壯觀的蓬萊閣供州人游覽。為了不與漁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閣時朱處約還耍了一點心計,他在《蓬萊閣記》中說,五谷豐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賜,由于原廟址地勢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將龍王宮遷到如今這個地方。

龍王宮的占地面積為2117平方米。這里是龍王宮的前殿,里邊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

傳說龍王能潛入海底,騰于天空,興云布雨,印證了古人屈服于驚濤駭浪、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因此造出一個能夠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龍存在,更希望神龍能體恤人間的苦衷,給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龍王的正是那些出沒風浪里的漁民和漂洋過海的船家。蓬萊沿海民俗,農(nóng)歷正月十三為漁燈節(jié),至今每年的這一天漁民們都敲鑼打鼓、鳴放鞭炮、載歌載舞,到海邊為龍王送燈。

這里是龍王宮的正殿。請看這副楹聯(lián):'龍酬丹崖所期和風甘雨,王應東坡之禱翠阜重樓。'上聯(lián)是說漁民們在丹崖山上供奉龍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無颶風、漁民平安、風調(diào)雨順。下聯(lián)是說蘇東坡曾到登州任過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樓而感到十分遺憾,于是向東海龍王做了祈禱,龍王體念蘇東坡的心情,終于顯靈,第二天蘇東坡果然見到了海市。此對聯(lián)又給龍王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寶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給四海龍王加了封號,東海廣德王、南海廣利王、北海廣澤王、西海廣潤王,從此這龍王廟便又名東海'廣德王祠'了。

請看中間端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他身邊站立的是八位站官。東邊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在海上巡邏,發(fā)現(xiàn)情況,就及時向龍王匯報。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兩位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西邊第一位站官是趕漁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第二位是順風耳,與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倆。第三位是風神婆,肩背風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風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樹枝蘸一下葫蘆里的水撒向人間,便會下起綿綿細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于龍王的調(diào)遣。

后面還有龍王宮的后殿。過去這里有龍王的木雕像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yōu)榱饲笥晁O的。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里頂禮膜拜,然后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著龍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兩邊住戶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人們求雨說來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屢求不應,人們便把龍王爺抬到烈日下曝曬。據(jù)說,曬到他受不了的時候,他就會興云布雨了。

子孫殿:這是古時候求子求孫的地方,請看子孫殿門上的匾額'熊羆賜夢',取之《詩經(jīng)小雅·斯干》篇,篇中有這樣的句子,'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熊維羆,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夢?是熊是羆,只有熊羆才象征著男子的吉祥。熊羆是兇猛的野獸,象征著勇敢的武士。因此,'熊夢'或'熊羆入夢'為祝人生子的吉祥語。 ?

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過去,人們喜歡多子多孫,所以那些嫌兒子少的和沒有兒女的便到這里向送子娘娘許愿,祈求多生兒子或者生個好兒子?,F(xiàn)在實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所以這里就成為無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傳說蓬萊神山上住著一位麒麟神,專供送子娘娘調(diào)遣使用,為人間送子送女。民間流傳著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娶顏氏時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為了生個好兒子,他們常到曲阜城東南尼山祈禱。這天夫婦兩個剛祈禱完畢,向山下走去,忽聽天空一陣樂鼓齊鳴,從空中飛來一只玉麒麟,口銜玉帛,上寫'天遣魁星下凡'.稍傾顏氏一陣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飛回了蓬萊神山。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送子娘娘身邊還供奉著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們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體健康的。

戲樓:這一建筑是戲樓,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宮廟會,人們在這里演戲,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禱娘娘保佑平安。戲臺兩側(cè)臺柱上刻有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樂奏鈞天,潮汐聲中喧島嶼'.意思是這里的鈞天廣樂演奏起來,使潮漲潮落的濤聲在島嶼中喧鬧。('鈞天'是'鈞天廣樂'的省說。)下聯(lián)為:'宮開碣石,笙歌隊里徹蓬瀛'.意思是面對著天后宮的絕佳戲樓,笙竹管弦之聲響徹了蓬萊、瀛洲仙境。

戲樓上有一橫額,上寫'觀止矣',即'嘆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觀止'二字取自《左傳》。據(jù)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吳王季札去魯國訪問,要求欣賞一下魯國歌舞,魯王答應了他的請求,演出了各種音樂舞蹈給他看,當季札看完一個舞蹈以后,對陪同的人說:'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矣。'意思是說,我已經(jīng)欣賞到最高境界的藝術(shù)了,雖然有別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從此,'觀止矣'一詞便流傳下來。)

坤爻石:戲樓兩側(cè)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三臺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屬太微垣(天區(qū)名)?!稌x書·天文志》云:'三臺天星,兩兩而居,西二星曰上臺,次二星曰中臺,東二星曰下臺',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后來知府張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經(jīng)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號,八卦的變化取決于爻的變化),所以稱它為'坤爻石'.蓬萊閣是一處山體園林,'石為園之骨,水為園之脈'.丹崖山上沒有天然水源,伴在一側(cè)的大海卻彌補了這一缺憾。作為'園之骨'的丹崖石,卻是混然天成的。這幾塊'坤爻石',是當年劈山建閣時特意留下作為點綴的。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著天后宮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這里是天后宮的前殿。這兩位門神一是嘉應,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慶書'篪'字碑:這塊石碑上的'篪'字,筆力遒勁,字形端莊。是清朝太子少保宋慶(蓬萊人)所寫,刻于清光緒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種樂器。宋慶書寫這一'篪'字是有一段來由的。原來,宋慶原配夫人馬氏早逝,只留下一個女兒。繼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經(jīng)多方醫(yī)治,終于生一子。當時宋慶已五十歲,老來得子,樂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歲夭亡,宋慶悲傷不已,終日默念著'篪'的名字。寫字的時候也是'篪'呀'篪'地寫下去。結(jié)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這個'篪'字便寫得十分流暢有力,成了一筆'篪'.

'福'字石刻:這是一個花體'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陳摶寫的。(陳摶是河南鹿邑縣人,生于晚唐,屢試不第,從此無意功名,先隱武當山九宮巖,服氣辟谷,二十年后移隱西岳華山云臺觀,宋初曾進見宋太宗趙光義,被賜號希夷先生。著有《無極圖》、《先天圖》。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泰華山陳摶高臥》,開始使其神化,成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給、于三字組成,意為種好田地、給人幸福。我們當?shù)胤Q它為狗頭福,多摹寫在映壁上。

'壽'字石刻:這里一個草書'壽'字,也是五代道士陳摶寫的。'壽'字是由'富'、'弗'、'林'三個字組成,意為植好林木,富足長壽。(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呂周玉按他從華山帶來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門:由門上兩個倒垂的貼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時皇族或達官顯貴內(nèi)眷居室才有的專用裝飾,顯得莊重、嚴謹。據(jù)說在古時未經(jīng)允許,貿(mào)然闖入垂花門,必受嚴懲。由此可見,天后娘娘地位極高。

唐槐: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與呂洞賓在這里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拐李從他那寶葫蘆里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因為是仙人種的仙樹,所以長壽不死。此樹樹心雖然已空,但枝葉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宮發(fā)生火災,毀廟觀三十余間,唯獨此古槐得免,可謂奇跡。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名侍女,東西兩側(cè)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個海龍王。東邊的四個有兩個海龍王、兩名文官,一個文官手持圣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鱉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于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個海龍王處置。西側(cè)也有兩個海龍王,兩個文官,一個文官手持環(huán)海司命,為海神娘娘發(fā)布命令。另一個手持印盒,管理行文蓋章。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東西兩間設有天后床鋪。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找看,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窯燒制成磚,再運到這里分別砌于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胡仙堂:胡仙堂建于明代。門上的楹聯(lián)為'入深山修心養(yǎng)性,出古洞得道成仙'.這三尊塑像,中間為胡仙,身邊是他的兩位藥童,一位手拿靈芝,一位手拿葫蘆。

相傳明朝登州府內(nèi)有一姓胡的人家,有3個兒子,分別是胡大、胡二、胡三。他們?nèi)俗杂谉o心讀書,淡薄名利,到處尋求民間藥方,進深山采藥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數(shù)胡三醫(yī)術(shù)最高,不管什么樣的疑難雜癥,他都能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稱為'胡仙'.后來他潛修仙道,得道成仙。人們建此'胡仙堂'紀念他的功德。

東面墻上有《深山采藥圖》,為山東省畫院高級畫師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寫的。'九·一八'事變后,馮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公開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張抗日救國,因而受到蔣介石的壓制和排斥。他悲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國民黨元老李烈鈞來到蓬萊。李烈鈞也對蔣心懷不滿,力主馮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們在蓬萊期間積極宣傳群眾,大聲疾呼'抗戰(zhàn)存,不戰(zhàn)則亡'.還曾深入到蓬萊文會中學為師生講演,不厭其煩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使當?shù)厝罕娚钍芄奈?。在游覽蓬萊閣時,李烈鈞書就一聯(lián):'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并請馮將軍題寫橫批,馮玉祥略一思索,信筆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fā)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難忘馮將軍的愛國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馮玉祥與李烈鈞還在蓬萊閣上對仗書聯(lián),馮對上聯(lián):'備倭城頭暢談抗日'.李烈鈞對下聯(lián):'避風亭內(nèi)策劃興邦'.這幅對聯(lián)淺顯易懂,而教育意義深廣。此聯(lián)刻在長條形木板上,原掛在正閣下層正方明柱上,今已不存。馮玉祥還為戚繼光祠堂送了一聯(lián):'先哲捍宗邦,民族光榮垂萬世;后生驅(qū)勁敵,愚忱慘淡繼前賢。'表達了他繼前賢挽乾坤,捍衛(wèi)祖國大好河山的赤膽忠心,在蓬萊留下一段令人難忘的佳話。

閣下西廂:這座屋宇的墻壁上嵌有蓬萊十大景石刻,為清代人陶致煒所繪,薈萃了蓬萊名勝古跡的精華。還有西偏房內(nèi)的歷代碑刻,均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

蓬萊閣主閣: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1987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了'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紀念郵票一套,蓬萊閣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列為四大名樓。大家或許要問,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分別有范仲淹、崔顥、王勃的大手筆增色,蓬萊閣的鎮(zhèn)樓傳世之文是什么呢?我們認為,一代文宗蘇東坡的《海市詩》,堪稱蓬萊閣的點睛之筆,不比其他三位遜色。正門上方懸掛的'蓬萊閣'橫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室內(nèi)墻壁上原有歷代留下的詩文、題字、繪畫,今已不存,現(xiàn)辟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游覽蓬萊閣攝影資料展室。

八仙過海:關于八仙的傳說,在我國流傳久遠,影響深廣。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詩詞、雜記中就有八仙之說。《太平廣記》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記載,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世所傳說的幾位仙人。到元明時期的雜劇中,才認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過海八仙'.人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八位仙人形象,實際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聽從道家之祖太上老君的調(diào)遣,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個小小流派,即所謂的'散仙'.傳說他們八人在閣上喝醉了酒,便飄洋過海。為了顯示他們的法力,過海都不乘船,以自己隨身的寶器作為渡海工具,所以就引出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可資借鑒的榜樣和永恒的魅力。

八仙中最丑的一個算是鐵拐李,他的寶器是葫蘆,傳說他葫蘆里裝的是靈丹妙藥,能治百病。鐵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遠、資歷最深的一位。原來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傳說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別高興,就讓靈魂出竅,找太上老君下棋去了,把肉體放在一個山洞里,不想來了一只吊睛白額的餓虎把他的肉體三口兩口給吃掉了。等他的靈魂回來后,再也找不到肉體了,無奈他的靈魂只好在空中飄游,飄著飄著,忽然發(fā)現(xiàn)在山腳下躺著一個瘸乞丐的尸體,他就把靈魂撲到瘸乞丐的尸體上,便成了如今這副丑模樣。八仙中年紀最大的是張果老,他的寶器是漁鼓和紙驢。據(jù)《明皇雜志》記載:'果乘一白驢,日行數(shù)萬里,休則折疊之,其厚如紙,置于巾箱中;乘則以水 之,還成驢矣。'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張果老為什么要倒騎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作回答:'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寶器是手中的荷花。過海時,她隨手拋出荷花,花大如磨盤,紅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隨波飄蕩。八仙之首是中間端坐的呂洞賓,他的寶器是寶劍。韓湘子傳說是韓愈的侄子,他的寶器是洞簫。漢鐘離的寶器是手中的扇子,過海時,他把扇子一拋,扇子剎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躍身臥在上面,向遠方飄去。曹國舅的寶器是云板。年紀最小的藍彩和的寶器是花籃。八仙過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說法不一。有的說到了長島縣的廟島,有的說東渡日本了,還有人說去給王母娘娘拜壽了。反正仙人們是一個逍遙快樂的群體,他們的行蹤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測都可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就是從這里得來的。

因為蓬萊閣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來的,所以蓬萊閣上布滿了三個朝代的石刻碑文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許多古代名書法家的手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和鐵保等。這些碑文石刻生動地記載了海山奇觀,謳歌了仙閣勝境。

這蓬萊閣二樓長度為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回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cè)開窗,供游人憑欄觀海。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nèi)額書'神州勝境'.閣內(nèi)北側(cè)正中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jīng)浩劫得以幸免,彌足珍貴。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游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游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另有葉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lián)'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室內(nèi)木質(zhì)梁柱彩繪'蓬萊十大景'、'風竹圖'等圖案。四周擺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圍,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韻。1984年,越南友人黃文歡游覽蓬萊閣,題聯(lián)于閣上,'八仙過海,傳聞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景這邊獨好。'

澄碧軒:這座丹崖臨海處的軒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這里觀海賦詩,水光山色,映室生輝,清靜幽雅,正宜走筆?,F(xiàn)已被辟為旅游紀念品商店了。

鏡石:原來在天后宮門東有一座鏡石亭,亭內(nèi)有一方鏡石光可鑒人,傳說思鄉(xiāng)心切者,可從鏡石中見到故鄉(xiāng)的山川景物。這座亭子早已損壞,鏡石也不存在了。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這塊'鏡石',是后人所鑲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補缺而已。

海不揚波:'海不揚波'四個字是清朝山東巡撫托渾布書寫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四個字中的'不'字是經(jīng)過修補的。這是有一些來歷的。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山東巡撫托渾布來到蓬萊督辦海防。當他登上蓬萊閣,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無限感慨,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境??墒菤v史卻偏偏與他開了一個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火蔓延到了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城,一發(fā)炮彈正好擊中了這個'不'字,幸好是一顆啞彈沒有爆炸,卻穿墻而過把大半個'不'字打飛。于是'海不揚波'就變成了'海揚波'.事實證明,沒有強盛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只能成為一種幻想。

'海不揚波'左右兩邊的兩方石刻:'碧海清風'和'寰海鏡清',分別是清代書法家魯琪光和裕德的墨寶,都是十分珍貴的。

臥碑亭:臥碑亭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刻而得名。臥碑亭內(nèi)的臥碑,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學者前來觀賞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蘇軾的楷書《海市詩》,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從《書吳道子畫后》一文看,元豐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續(xù)碑文書風也明顯差異。原來,石碑原為刻制《海市詩》,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書吳道子畫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詩》,尚有一塊空白,為此,在文后續(xù)上了蘇軾的另文章《跋吳道子地獄變相》的開頭幾句,借以填滿碑面。雖不是一氣呵成,但蘇軾的書法風格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此臥碑是蓬萊閣內(nèi)珍貴碑刻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琛題的聯(lián)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勸誡人們對國家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蘇公祠:這是為紀念北宋名臣蘇東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蘇東坡不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個在封建社會難得的為百姓做事,勤政愛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歷經(jīng)坎坷,屢受磨難。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黨打擊迫害,謫居黃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當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萊(登州治所)。剛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調(diào)回京城任禮部郎中。據(jù)考證,他是十一月上旬動身進京的,在這里有二十天左右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視察海防,為當?shù)匕傩兆隽藥准蠛檬?,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詩文佳作,其中《海市詩》堪稱千古絕唱,獨領風騷,為蓬萊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記載,蘇軾回京后立即向皇帝連上兩個奏折。一是《登州召還議水軍狀》,二是《乞罷登萊榷鹽狀》,這兩個奏折體現(xiàn)了蘇軾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現(xiàn)出一代名臣關注民生、勤于政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誠之心。特別是《乞罷登萊榷鹽狀》昭準后,朝廷廢除了過去的當?shù)厥雏}官營專賣制度,改為由沿海鹽民(灶戶)直接賣與地方百姓,官府只收鹽稅,這樣既保護了鹽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價格下降,減輕了百姓負擔。登州百姓對這位關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盡,紛紛立石以志,并且為了緬懷蘇公功德建起了這座供后人紀念瞻仰的蘇公祠。罷榷鹽政策在登州一帶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蘇公祠內(nèi)有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西側(cè)墻壁上有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臨蘇東坡的《海市詩》楷書刻石。

賓日樓:賓日樓建于宋代。它是八角雙層十六柱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面臨大海。登樓遠望,視野開闊,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為背景,該片開頭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普照樓:普照樓,也叫燈樓。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為夜間行船用的航標燈塔。田橫山燈塔啟用后,其導航功能便失去了。這座建筑為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聳立于丹崖危巖上,近看似危樓懸空,搖搖欲墜,遠觀如鶴立云端,飄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總是喜歡以普照樓取景,可見它在凌空仙閣中的標志性意義。

觀瀾亭:這里是觀看蓬萊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萬里澄波'的好地方。憑欄遠眺,碧海中漁舟點點,八仙過??诘耐づ_樓閣,海濱公園的花團錦簇,盡收眼底,充滿了詩情畫意。(那片沙灘寬闊的海水浴場,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張健橫渡渤海海峽,原計劃在此登岸,因海流影響,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東邊海灘。)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俯瞰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兩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萊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隋唐時期就與泉州、明州、揚州并稱四大通商口岸,是東渡日本的主要出???,為我國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北宋時期,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當時的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所以這座寨城當初也叫'刀魚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為了抵御倭寇的侵擾,以'刀魚寨'為基礎,又建起了碼頭和土城墻,形成了現(xiàn)今水城的雛形。到了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城墻砌以磚石,增設了炮臺。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較淺,泥沙淤積比較嚴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機動船只,所以后來把口岸改到了煙臺,登州港就逐漸衰落下來。

1999年起,蓬萊市委市政府投資恢復了水城的東城墻,并計劃逐漸完成水城內(nèi)居民搬遷、城墻恢復工程,再現(xiàn)明代古軍港的風貌。(另外,值得一題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現(xiàn)在寬闊得多,既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海上求仙的出發(fā)港,也是唐代征討高麗水師北渡的啟程地。同時,秦時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從這里出發(fā)也是準確無疑的。因為這里離傳說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遠從別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東渡,對于中日之間的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呂祖殿:過去這里有呂公亭,亭內(nèi)有呂洞賓像碑,后來亭子毀壞,呂祖像移到三清殿東側(cè)偏北,重建呂祖像碑亭。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賈瑚、總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這三間呂祖殿,附設東西兩廡,東廡南端有亭相連。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姓李,名瓊,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會昌年間,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便浪跡江湖,曾隱居廬山、九峰山等地。呂祖當年因父輩受官府迫害,遭到株連,便攜其妻子入終南山,跟鐘離權(quán)學道,遂埋名更姓為雙口呂。官府聞訊追至終南山后,呂祖又到泰山后石塢巖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巖洞,相敬如賓,故名'呂洞賓',亦稱呂巖,又稱'回道人',后來夫人去世,呂洞賓大哭一場,即遷到岱陽王母池畔煉丹,故號'純陽子'.

'海不揚波'左右兩邊的兩方石刻:'碧海清風'和'寰海鏡清',分別是清代書法家魯琪光和裕德的墨寶,都是十分珍貴的。

臥碑亭:臥碑亭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刻而得名。臥碑亭內(nèi)的臥碑,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學者前來觀賞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蘇軾的楷書《海市詩》,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從《書吳道子畫后》一文看,元豐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續(xù)碑文書風也明顯差異。原來,石碑原為刻制《海市詩》,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書吳道子畫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詩》,尚有一塊空白,為此,在文后續(xù)上了蘇軾的另文章《跋吳道子地獄變相》的開頭幾句,借以填滿碑面。雖不是一氣呵成,但蘇軾的書法風格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此臥碑是蓬萊閣內(nèi)珍貴碑刻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琛題的聯(lián)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勸誡人們對國家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蘇公祠:這是為紀念北宋名臣蘇東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蘇東坡不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個在封建社會難得的為百姓做事,勤政愛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歷經(jīng)坎坷,屢受磨難。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黨打擊迫害,謫居黃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當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萊(登州治所)。剛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調(diào)回京城任禮部郎中。據(jù)考證,他是十一月上旬動身進京的,在這里有二十天左右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視察海防,為當?shù)匕傩兆隽藥准蠛檬拢⑶伊粝铝耸嗥娢募炎?,其中《海市詩》堪稱千古絕唱,獨領風騷,為蓬萊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記載,蘇軾回京后立即向皇帝連上兩個奏折。一是《登州召還議水軍狀》,二是《乞罷登萊榷鹽狀》,這兩個奏折體現(xiàn)了蘇軾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現(xiàn)出一代名臣關注民生、勤于政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誠之心。特別是《乞罷登萊榷鹽狀》昭準后,朝廷廢除了過去的當?shù)厥雏}官營專賣制度,改為由沿海鹽民(灶戶)直接賣與地方百姓,官府只收鹽稅,這樣既保護了鹽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價格下降,減輕了百姓負擔。登州百姓對這位關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盡,紛紛立石以志,并且為了緬懷蘇公功德建起了這座供后人紀念瞻仰的蘇公祠。罷榷鹽政策在登州一帶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蘇公祠內(nèi)有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西側(cè)墻壁上有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臨蘇東坡的《海市詩》楷書刻石。

賓日樓:賓日樓建于宋代。它是八角雙層十六柱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面臨大海。登樓遠望,視野開闊,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為背景,該片開頭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普照樓:普照樓,也叫燈樓。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為夜間行船用的航標燈塔。田橫山燈塔啟用后,其導航功能便失去了。這座建筑為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聳立于丹崖危巖上,近看似危樓懸空,搖搖欲墜,遠觀如鶴立云端,飄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總是喜歡以普照樓取景,可見它在凌空仙閣中的標志性意義。

觀瀾亭:這里是觀看蓬萊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萬里澄波'的好地方。憑欄遠眺,碧海中漁舟點點,八仙過??诘耐づ_樓閣,海濱公園的花團錦簇,盡收眼底,充滿了詩情畫意。(那片沙灘寬闊的海水浴場,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張健橫渡渤海海峽,原計劃在此登岸,因海流影響,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東邊海灘。)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俯瞰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兩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萊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隋唐時期就與泉州、明州、揚州并稱四大通商口岸,是東渡日本的主要出???,為我國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北宋時期,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當時的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所以這座寨城當初也叫'刀魚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為了抵御倭寇的侵擾,以'刀魚寨'為基礎,又建起了碼頭和土城墻,形成了現(xiàn)今水城的雛形。到了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城墻砌以磚石,增設了炮臺。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較淺,泥沙淤積比較嚴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機動船只,所以后來把口岸改到了煙臺,登州港就逐漸衰落下來。

1999年起,蓬萊市委市政府投資恢復了水城的東城墻,并計劃逐漸完成水城內(nèi)居民搬遷、城墻恢復工程,再現(xiàn)明代古軍港的風貌。(另外,值得一題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現(xiàn)在寬闊得多,既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海上求仙的出發(fā)港,也是唐代征討高麗水師北渡的啟程地。同時,秦時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從這里出發(fā)也是準確無疑的。因為這里離傳說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遠從別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東渡,對于中日之間的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呂祖殿:過去這里有呂公亭,亭內(nèi)有呂洞賓像碑,后來亭子毀壞,呂祖像移到三清殿東側(cè)偏北,重建呂祖像碑亭。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賈瑚、總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這三間呂祖殿,附設東西兩廡,東廡南端有亭相連。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姓李,名瓊,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會昌年間,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便浪跡江湖,曾隱居廬山、九峰山等地。呂祖當年因父輩受官府迫害,遭到株連,便攜其妻子入終南山,跟鐘離權(quán)學道,遂埋名更姓為雙口呂。官府聞訊追至終南山后,呂祖又到泰山后石塢巖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巖洞,相敬如賓,故名'呂洞賓',亦稱呂巖,又稱'回道人',后來夫人去世,呂洞賓大哭一場,即遷到岱陽王母池畔煉丹,故號'純陽子'.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精選2篇)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qū),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蓬萊閣景區(qū)信息

  •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精選2篇)
  • 蓬萊閣景區(qū)導游詞(精選2篇)2人關注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qū),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 ...[更多]

相關專題

導游詞熱門信息